
热门搜索:
工业液碱(氢氧化钠溶液)的通用执行标准为GB 209-2006《工业用氢氧化钠》,该标准适用于浓度30%-50%的液体氢氧化钠。根据用途不同,还需参考细分标准:
1. 食品级液碱:需符合GB 1886.20-2016《食品安全 食品添加剂 氢氧化钠》,规定含量≤3mg/kg,重金属(以Pb计)≤5mg/kg。
2. 化纤级液碱:执行GB/T 11199-2006《化纤用氢氧化钠》,要求氯化钠杂质≤0.05%(质量分数)。
3. 标准:如ISO 5992-1979,部分出口产品需满足其浓度误差±0.5%的严苛要求。
> 数据来源:中国(GB)、标准化组织(ISO)。
1. 浓度:工业液碱常见浓度为30%、32%、48%,允许偏差±1%(GB 209-2006)。浓度过高可能腐蚀设备,过低则影响反应效率。
2. 杂质控制:
- 碳酸钠≤0.5%(优等品标准),过高会降低碱活性。
- 铁含量≤0.001%,避免影响产品色泽(如化纤生产)。
3. 检测方法:
- 浓度测定采用滴定法(GB/T 4348.1-2013)。
- 杂质分析需用原子吸收光谱(如铁含量检测)。
1. 包装标识:液碱需标注“腐蚀性”警示,食品级注明“食品添加剂”字样。
2. 储存条件:建议使用聚乙烯容器,避免与酸类、金属粉末混放。
3. 应用匹配:
- 造纸行业选用32%浓度液碱(杂质要求宽松)。
- 电子需高纯度液碱(铁含量≤0.0005%)。
- Q:工业液碱与食品级液碱能否混用?
A:禁止!食品级需额外去除重金属和,工业级杂质可能引发食品安全事故。
- Q:如何判断液碱是否达标?
A:索要三方检测报告(如),核对浓度、氯化物、铁含量三项指标。
通过以上标准解析,用户可针对性选择符合生产需求的液碱产品,确保合规性与安全性。